“如果有一天我就这么死了,恐怕就连个烧灰的地方都没有。”选择轻生这条路之前,吴秋娥想最后“再试一次”。
严格意义来说,“吴秋娥”并不存在。前半生辗转贵州、湖南、浙江等地,有过两次婚姻,分别有过一儿一女。除了这些与她最亲近的人,她的死会像一粒尘埃落进海洋,甚至没有一丝涟漪。
50年光阴虚度,没户口、也“从没摸过身份证”的她,最大的梦想是能像身边的小姐妹一样,每年出门旅游一次。可她乘不了火车飞机、住不了酒店、甚至买不到手机卡……实名制普遍化的今天,她这样的“黑户”不仅在法律上“不被承认”,现实中也几乎寸步难行。
这一次,她“找对了人”。踏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那一刻,她的目光被随处可见的“最多跑一次”标语吸引,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数次往返湖南、贵州未能达成的心愿,竟会如此顺利地实现。
“本来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着老婆的身份证了。”11月20日,当民警将户口本、身份证、市民卡一并送到富春街道拔山村吴秋娥家中时,夫妇俩百感交集,情不自禁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我的前半生,最羡慕别人可以出门旅旅游
清水江穿镇而过、“酸汤苗”世代聚居,如今的远口镇,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精品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距离天柱县城仅有27公里车程。1968年,吴秋娥就出生在湘黔边界的这座千年古镇上。
上世纪80年代,吴秋娥嫁到了离家15公里远的湖南省靖州县大堡子村。两地虽然风俗相近,却隔着崇山峻岭,即便是今日通了公路,也要绕过重重大山,取道西边的锦屏或东边的怀化,走两小时车程。
在这里,吴秋娥与前夫共同生活了10多年。因为没户口,这段婚姻没有任何手续作证,她甚至记不得嫁过来的准确年份,只记得那时前夫经常和她吵架、婆媳关系也一度处得很僵。1988年儿子降生,小家伙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却没能弥合父母之间与日俱增的嫌隙。儿子7岁那年,吴秋娥离开了湖南,来到浙江打工。
在富阳,吴秋娥认识了拔山村村民高小明,两人真心相爱,凑成了夫妻。高小明知道吴秋娥有过一段婚史,也知道她没户口,可他并不介意。再后来,两人有了一个女儿,三口之家过得也算甜蜜。
可如今,因为没有户口,吴秋娥逐渐变得寸步难行。“50多年从来没有摸过身份证,别说高铁飞机乘不了,现在就连长途车票都买不到。”吴秋娥说,为办户口她每次回家,每次都得一站又一站转车,有车搭就搭一段,没车搭就只能乘短途公交,“车站里面没身份证就买不到票,得悄悄跟售票员事先讲好,到车站外面上(下)车,这样子就不用身份证。”贵州山多,一来一回,每次都得花费个把月时间。
吴秋娥闲不住,除了农忙时节,她都会去附近的厂里找份工。“好多工作都要身份证,所以我只能找到私人老板那里。后来为了方便,大家发工资都用卡了。我没身份证,办不了卡。老板可怜我,每次都拿现金给我,让我可以放点钱在身边。”但每次发了工资,吴秋娥总是第一时间交给丈夫保管。“他有卡,让他帮我存到银行里。”
在富阳生活了30多年,加上为人开朗健谈感情丰富,在村里,吴秋娥已经有了许多熟悉要好的小姐妹。每到冬夏两季,朋友们都会结伴出去旅游,可她每次都只能在手机上看着他们发来各种各样的照片。因为生活越来越不便,吴秋娥也多次找到贵州和湖南的派出所,要求解决户口问题。可两地警方都提供不了吴秋娥户口迁入或者迁出的历史档案,户口办理问题因此陷入了僵局。前前后后一共跑了五趟,始终没能够达成心愿,走投无路的她,也曾动过轻生的念头。
最多跑一次,50年来首次摸到了身份证
好在吴秋娥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是向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窗口的民警反映了这件事。当天正好是副局长徐学平在窗口坐班,了解情况,他耐心细致地将吴秋娥的遭遇记录下来。“群众反映的困难,能办的要马上办,难办的要想办法办。”他立即召集局里所有户籍政策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帮吴秋娥解决“黑户”问题。
吴秋娥在富阳生活居住了30多年,富阳警方可以直接给她补办户口登记吗?由于吴秋娥的户口从未迁到过富阳,她与高小明也从未办理结婚登记,根据《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规定》以及我省解决无户口人员的相关规定,富阳警方并不能直接补录吴秋娥的户口。
那么去湖南补办行不行呢?经富阳警方再三确认,贵州和湖南都查找不到吴秋娥的户口登记以及迁移档案。而且经过调查,吴秋娥的前夫已经去世,如今再去湖南补登吴秋娥的户口,显然“并不合适”。
留给吴秋娥的选项,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去原籍地贵州省天柱县公安局远口镇派出所申请补登户口。
考虑到吴秋娥已经为了户口问题奔波多次都没有解决,徐学平当场表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给你补登户口,但我们会与贵州、湖南的公安机关沟通,帮你解决户口问题。请你回去等我们消息。”
“如果吴秋娥的情况属实,能不能在贵州补录户口,能补的话,需要什么材料,如果需要我们富阳公安配合的话,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富阳警方联系了远口镇派出所,说明了吴秋娥的情况。
得知情况,贵州警方非常配合,表示可以给吴秋娥补登户口,但是要吴秋娥本人去贵州,并提供湖南警方出具的吴秋娥无户口登记证明、吴秋娥在湖南的家庭成员情况、吴秋娥曾在湖南生活的证明,以及富阳警方出具的户口登记情况和生活情况证明。
得到了贵州警方回复后,富阳警方立即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派出所取得联系,说明了情况,并发出协查函,要求湖南警方协助调查吴秋娥户口登记情况,出具相关证明。两周后,富阳警方收到了湖南警方的协查材料,同时,富阳警方对吴秋娥在富阳的户口登记情况和居住情况作了调查,并出具了相应调查材料。
11月中旬,富阳警方专程驱车1500多公里,历时15个小时,陪同吴秋娥前往贵州解决户口问题。辗转湖南、贵州两地,终于在吴秋娥出生地找到了村里过去的老会计。经他证实,吴秋娥的户口在婚前确实在贵州,后来因为她“已经嫁出去了”“以为那边会给她登记户口”,于是在村里核查户口时,她的户口就被注销了。
根据调查结果,富阳警方陪同吴秋娥来到远口镇派出所补登好了户口,并且申请了户口迁移。随后,立即通过网络将户口迁移申请发到富阳,再通过网络将富阳警方出具的准迁证回传到贵州,当场就办好了户口迁移手续。回到富阳后,富阳警方立即帮吴秋娥办理了户口迁入手续,制作好户口本与身份证,随后又协调市民卡中心、区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帮她一并办理好了市民卡、补办了社保手续。
“妈妈,等你身份证办好了,我带你出去旅游。”办妥了一系列手续,吴秋娥迫不及待地把这份喜悦分享给了在温州念书的女儿,“对了,还要去银行办一张卡。”电话那头这样说。
这不是孤例,暖心故事在富阳层出不穷
帮“吴秋娥们”找回消失几十年的身份,重新取回公民本应享受的合法权益,这在富阳警方“最多跑一次”的故事中,并非孤例。
在常安派出所,民警历时3个多月,硬是用一次次手语交流、一通通长途电话、一封封发往哈尔滨警方的协查函,为10岁在火车上被父母遗弃、23岁嫁到富阳的32岁聋哑姑娘朱丽娟,解决了补办户口的问题,圆了她与丈夫登记结婚、在富阳“安家”的梦。
在场口派出所,民警一次又一次上门,最终通过询问调查、采集DNA比对,为在场口生活了20多年,与丈夫共同抚养两个子女的母亲张某(化名)解决了没有户口的问题。
在灵桥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低保户赵其根的妻子杨某一直没有户口。赵其根不仅要照顾妻子和两个女儿,还要照顾年纪90多岁高龄的母亲。为了确定杨某不是被拐卖妇女,民警来回奔波3000多公里,在贵州找到了23年前把女儿嫁到富阳、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杨父。不仅解决了杨某的“黑户”问题,还帮她办好了低保。
在城东派出所,民警启动“容错免责”机制,与相关部门多次会商,落实解决办法,并以微信告知办理流程和所需提供相关材料,现场仅用了一个小时,就为从小出生在异国他乡、通过网络申请回国落户的意大利华侨徐俊杰办理了心心念念的户籍登记手续。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公安富阳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深化“最多跑一次”工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5月,富阳分局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关于解决长期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的工作规范》,其中不仅明确了“黑户”排查发现途径,还首次以工作规范形式明确了“报告受理——调查访问——约访会商——服务延伸”四步走的流程,为有效解决群众最为关心、最难实现、最为期待的长期无户口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今年7月初,富阳又在杭州地区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容错免责实施细则》,为担当者担当,让改革者有为。细则明确规定,容错免责内容适用于分局行政审批、户籍、出入境、交管、消防等窗口业务办理环节中所涉及的部门领导、民警和辅警,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创新担当、依法依纪开展工作未出现重大过错,但因缺乏经验等出现的失误或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可根据其过错的具体情况,给予从轻、减轻或免于问责的行为。
“人民群众面对的困难,就是我们最急切要解决的事情。”公安富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富阳警方将一如既往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联动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升级版“枫桥经验”,帮助更多“吴秋娥们”看到希望,“真正还原户口作为公民权利凭证的本质属性,让每一名公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