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创建的英才企业集团已经营20余年,先后在民办教育、高端地产、生物制药领地里精耕细作,并培育了“英才教育”和“龙湾别墅”等受人尊重的行业品牌。
近年来,杨英对有机农业兴趣日益浓厚,她长线布局家乡蜜柚产业,希望通过精细加工的果汁饮料等高端农特产品,为依靠蜜柚富起来的乡亲们,开发更稳定、更辽阔的外部市场。
2014年6月8日,杨英当选北京漳州商会会长,成为该商会创会15年来首位女掌门。在比以往更加严峻的经济与市场动荡中,她开始自己第一个任期。
置身商海三十余年,杨英是如何规避潮起潮落中潜在的风暴与暗礁的,她有哪些新思维,带领商会为会员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呢?
与此有关的谈话持续了近三小时,而在回顾创业路上哪些关键时刻的决断时,杨英深有感触地对《中国商人》说:是信仰,给了我智慧和动力!
“中国是永不沉没的大篮子!”
“经营企业很难,经营家庭更难。”说起这些年事业与生活的平衡之道,杨英的回忆坦率而幽默。其直奔问题核心的“逆向思维”风采,虔诚的佛教情怀,时常令听者对人生得与失,事业成与败多了一些新鲜的视觉、别样的解读。
据了解,杨英麾下员工及师生有万余人,他们在英才集团安妥身心、经营未来。一些时常接近老板的人员,遇到家庭和个人的烦恼,亦往往被其三言两语加以化解。
当然,也有试图来说服杨英的人,一番价值观的互动之后,往往转化为有益于凝聚英才文化精神的定力和远见。
杨英回忆说,厦门英才学校里有数十位来自美国的职员,曾屡次有人建议她投资移民美国,杨英则表示要坚决留在自己的国家,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永不沉没的大篮子”,这个充满机遇的大篮子当然会有某些经营风险,但她会“把鸡蛋放在篮子的不同角落里”。而不去美国的原因,则因为那是一个“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地方,没有中国的生活有趣,而且她害怕在国际航班上长时间飞行……
尽管“害怕坐飞机”,但杨英并不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一旦确信某个项目符合她的商业逻辑和个人信条,就会果断行动,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杨英是漳州平和县人。漫长的贫困岁月,平和农民就靠水稻和甘蔗两种农作物谋生,他们时常担心强台风袭击,毁了全家人的指望。
穷山瘦水,辛勤的劳作,无常的收获,年轻人只有读书、种地、打工三条路。当地因而曾流传一个说法:“走不出红濑口是一条虫,走出去的都是龙。”
19岁那年,杨英也走出了红濑口,踏上平和县城唯一与外界联接的省道,前往厦门打拼。
说起人生中迈出的这第一步,杨英有莫名感慨“我是家里的老大,必须走出去。当年要是听母亲的话嫁个农民,我现在可以当太奶奶了!”
此后,她又历经多次抉择。杨英相信,学会换位思考,冲破逆境和困难,就是信仰的呈现,因而她从不怨天尤人,似乎有与生俱来的豪情。
初到厦门,杨英曾给一户人家当过保姆,东家包吃包住,每个月给21块工资。钱是多了,但是她经常吃不饱。不久,杨英就辞了这份工作。她安慰自己说:“如果我将来有了保姆,别的先不说,白米饭一定给人家管够吃!”
当年这个走过重重困境的女孩,深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定律,她也习惯于运用这个信条,找到自己愿意长期坚守的事业和幸福。
“为自己的孩子办学校”
在杨英开发的龙湾别墅区,林木掩映的龙湾戴斯酒店公寓里,为北京漳州商会提供了数间办公室。赵永新秘书长特意将窗户开大了一些,园林间的清新空气、鸟语花香,会在你沉思的某个瞬间溜进来,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如何发现可以长期投身其中的趋势性商机呢?这是市场惨淡时期,商人们尤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话题逐渐集中在英才集团的几个经典项目上,杨英很乐意还原她当年是如何找到了这些可以经营一生的事业。
她筹办厦门英才学校的动力,起初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没有合适的学校来管教。
话说二十年前的一天,她那台2万多的“砖头机”又响了起来,老师在电话里急切地说:“您的两个儿子又丢了!”
当时杨英已从菜市场的个体户干起,做过很多行业。由于是单亲家庭,她只身一人既要打理企业里的生意,还要照顾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就让两个儿子寄住在老师家里。这不,两个淘气的小家伙又不知溜到哪儿玩去了……
费心周折终于找到孩子后,杨英静下心来,琢磨着如何安顿好有点过于“皮实”的儿子。她忽然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如果有个让家长放心的寄宿制学校该有多好!
不久,一位接受杨英委托的金融界朋友给她提供了来自权威渠道的数据:1994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为6万亿。
得到这个数据,一个大胆的预测在杨英的脑海里如电光石火般展开:如果我有30万,肯定是拿出10万块培养孩子,10万块用作买房的首付,再留下10万以备大病医疗等不时之需。照此推算,6万亿存款少说应有2万亿会陆续被投入教育中,即便只有1%“先富起来的人”愿意接受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全国也会有200亿的盘子。再加之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到2004年左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将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这一代人届时将如何照顾自己的小孩?
“我做生意从来不愿跟在人家后面跑!”杨英回忆说,经过这一番精算和对未来教育市场的预测后,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你到时候临时抱佛脚再来办高质量的学校肯定是来不及的,少年强则国强啊!”
这就是杨英之所以二十年来潜心办教育的原动力,而后来英才学校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成功和品牌号召力,也印证了她二十年前的分析和预测。
办教育,杨英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投身生物制药领域二十余年持续研发治疗肝病的新药,她瞄准的是一个必将到来的老龄社会的健康养生市场;
投资开发、经营高端地产多年,是为了营造一个首先自己敢住进去,业主也能在其中舒心工作生活的居住环境;
而近两年来筹划着在老家平和县投资的蜜柚深加工产业基地,则是为了一份深深的乡情……
纵观杨英这些年投资过的重大项目,某种意义上如同她个人信仰、梦想和家庭经营智慧的“放大型”:
千千万万个追求幸福的家庭需要坚固的住所,需要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需要一份可靠的医药保障,需要安全的食品……
这些容易被四处寻找商机、急于赚到大钱者忽略的——普通人的梦想——在杨英看来,却是可以用一生的信仰去呈现、展开、延伸,几辈子也干不完的美丽事业……
“信仰,给了我智慧和动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企业才能和谐,企业和谐了,社会就更加和谐。而家庭、生活和事业里的各种烦恼,根本上是人的信仰出了问题。”当谈到企业家的经营底线和对企业的治理之道时,杨英同样奉行其朴素而虔诚的因果定律。
一个企业家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看出他的“发心”,而企业家本人在企业里推行的价值观,则体现了其特有的“行持”,这种“行持”境界的高下,最终将决定其成败毁誉。在这个过程中,杨英觉得正是因果定律在起作用。
基于这种“发心”和“行持”的相互作用,杨英为自己的企业确立了各种不可以动摇的“铁律”。
比如在厦门英才学校创办之初,就通过“高薪养廉”和严厉的反腐机制来保障教职员工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
老板可以给员工拜年,但不允许员工给老板送礼;
以此类推,校领导不可接受下级送礼,教职员工不允许在招生和工作中接受家长的任何宴请,不允许收取红包。
全校师生包括今天英才集团各子公司职工一万多人,可以在单位免费用餐,但不可以浪费粮食,更不可以拿回家;
特别优秀的教职员工甚至可以获得一套房子的奖励,但一经发现有任何违纪行为,“对不起,马上走人!”
“英才学校一直是六个考生才能录取一个,靠的就是这种百年树人的精神。说到底,教育是一种法布施。如果师德有损,那就不是百年树人,而是毁掉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毁掉了人家几代人的希望。”杨英认为,教育如此,其他的事业也万变不离其宗,“我曾对负责蜜柚项目的同事说,如果我们的果汁生产出来,你自己首先不敢喝,就马上给我走人!”
在这些规范员工行为的过程中,杨英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注重以身作则,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和谐氛围。
她要求员工不能浪费粮食,自己首先说到做到。出去请客吃饭时她可以坦然地把剩菜打包回家,她说:“我没听谁说过,有了钱有了地位的人就可以浪费食品!”
在另一些地方,杨英又是慷慨大方的。八年前,手下一位老总的父亲患了肝癌,她立即拿出20万让对方先去给老人看病。
“乡亲们推选杨会长出来,不仅由于她企业做得好,还在于她的奉献精神。这些年杨会长夫妇二人在公益事业上每年都有数千万的捐款。”在奔向龙湾的车上,北京漳州商会秘书长赵永新介绍说“当她了解到目前商会经费比较困难时,无偿提供龙湾戴斯酒店公寓作为商会的办公场所,还主动将自己的会费从150万追加到300万……”
不过,对于公益事业,杨英也有自己另类的解读,“我相信这辈子我捐得越多,布施得越多,下辈子赚得更多。一个企业家的财富最终回报给社会,给后代留下立身处世的美德,才是智慧的选择。”
建设富有漳州特色的精品商会
——专访北京漳州商会会长、英才企业集团董事长杨英
中国商人:首先恭喜您当选北京漳州商会新一任会长。从1994年筹办厦门英才学校,一直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英才企业集团,您的企业经营这么久,很不容易。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商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段。请首先谈谈您所认识的异地商会。
杨 英:1990年代在厦门时,当地成立的一些商会请我当会长,我都没有答应,后来给我挂的是名誉会长。我觉得商会要发展起来,首先作为会长要有公益心,这是最重要的。
其实,商会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比如民国时期上海的商会就很有实力,能够真正为一些小的会员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提供好的服务和帮助。就当前商会的功能而言,在商会内部主要是照顾到两类会员的需求:让小的会员进来以后,觉得商会是一个信息平台、沟通渠道与合作平台,如果确实在企业经营中临时有困难,差个几十万能得到帮助;而对于大一点的企业,大家在商会里互相了解时间多了,就有了强强联合的机会。另外就是大家在尝试的,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回乡投资,帮助家乡政府招商引资,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其中,有发展势头很好的商会,也有的比较乱,所以在商会里培育热心奉献的正能量很重要。
中国商人:目前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深化,商会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多。就北京漳州商会的情况而言,你觉得有什么特色和发展潜力?
杨 英:我们商会成立时间较早,但发展比较慢。这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相对于泉州、莆田等地而言,漳州人在北京经商人数少,因此商会规模也比较小。近年来,随着来京读书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更多漳州人来北京创业或者拓展自己的事业,所以北京漳州商会发展还是有一定潜力的。
您说到商会发展的优势,我觉得商会的发展优势一定不是单纯从会员规模上而论的,因为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我们在京的漳州人热情朴实,做生意诚实守信,也都热爱家乡,比较团结。漳州人的精神和气质,源自于深厚的人文传统。因为历史上的漳州,曾有千余年的建州史,古来就是人文鼎盛的“海滨邹鲁”之地,也是闽南经济金三角的重要一角,是一个物华天宝的生态盛地。
所以,基于我们商会的会情,以及漳州的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我们提出要办成一个“富有漳州特色的精品商会”。
培育商会发展正能量
中国商人:从您提出的家乡漳州的区域经济优势,以及漳州商会的“比较优势”,能感受到您对办好商会的信心。您觉得当好一个商会会长的关键是什么?
杨 英:说实在话,本来我就没想过当会长,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也没那么多时间。但是既然大家把我推选出来当会长,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了几个规矩:
第一,首先在各方面要以身作则。我跟秘书长讲,你可以监督我,我肯定不在商会报销一分钱。当会长其实和当老板一样,要敢于担当,有一颗为所有企业会员着想的公益心,人家才愿意加入商会。要不然会员觉得我凭什么给商会交会费,交了都不知道花在哪里。所以,本来商会确定会长的会费标准是一届交150万,我自己主动增加到300万,包括商会办公场所也由我无偿提供。
第二,要带头营造公正、公平、透明的办会机制,培育商会正能量。我们商会规模比较小,但是在发展会员方面,我们不要求数量,而求质量。人品好的会员,对社会、员工、政府都有利的企业,我们纳入进来;有坑蒙拐骗行为的一个都不让他进,我们商会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中国商人:我注意到北京漳州商会规模虽然不大,却有6个执行会长。这种安排是出于名分上的考虑,还是将会有具体的分工?
杨 英:我们这几个执行会长,还有监事长,人都很不错,也都各有所长,在商会的事情上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一起为商会发展出谋献策。接下来,我们要根据商会发展需要,结合每个人所在的领域以及能够对接的资源,进行一些明确的分工。
如果这些执行会长的力量真正凝聚起来,你会看到在商会倡导和营造一种为全体会员服务的正能量是有希望的。我们任何时候,不会允许有“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在商会里出现。
比如说,商会可能会组织一个投资平台。我也给大家讲过,我可能拿出几千万来担保,然后每年分散投资几个项目。大家共同看好了一个项目,你有钱可以投1千万,钱少的也可以投100万,但是所有的财务都要透明。万一项目做不成,我来兜着,你投了两年的利息,比如你投一百万,我按10%每年的利息回报给你。如果项目赚了钱,除了20%的个人所得税,还要扣3-5%捐给商会。
中国商人:说到在商会成立投资平台,投一些有潜力的项目。你会把这个平台,跟平和的蜜柚等特色产业项目去对接吗?
杨 英:说实在的,我们英才集团目前主营业务集中在生物制药、房地产、学校、汽车4S店、连锁店这些领域,而有机农业对于我们是一个跨行业的尝试。我们投资平和蜜柚产业,更多是出于一种对家乡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我们希望家乡的农民能够得到一种机制的保护,从而不要去直接面对波动太大的市场。
但是,投资农业对资金链依赖度高,风险很大,回报周期也比较长,这里面水有多深我自己都不知道。比如,蜜柚这个项目投下来可能要好几个亿,这种情况下我再来兜底是不现实的。因为我可能输得起一个亿,而我们商会很多会员都是小企业,他们也许输两三百万就很艰难了。
所以,这样的项目我们先要自己去尝试,等我们真的尝到了甜头,而且事实证明利润回报比较稳定,又没有太大的风险,才可能让这些小企业跟我们一块儿投。否则,我们就是对会员的不负责任。
规范办会,抱团发展
中国商人:我们看到,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一些商会在内部治理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您刚才说过,要做“富有漳州特色的精品商会”。在实际操作层面,北京漳州商会将有哪些具体措施?
杨 英:建设富有漳州特色的精品商会,是我们商会的一个发展愿景。我们将围绕“凝聚乡情,共谋发展”的办会宗旨,首先落实我们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达成“两个共享”,会员资源的共享,商会平台的共享;实现“两个沟通”,会员之间的沟通,会员与两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完善“两个服务”,为会员群体服务,为两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在实际操作方面,我觉得主要是形成规范办会、抱团发展的氛围。
一是建章立制。通过建立商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特别是严格商会的财务管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增强商会的公信力;二是团结互助。通过建立会员互助资金、会员法律和应急援助等互帮互助措施和机制,提高商会凝聚力;三是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寻求好项目,实现大企业的强强联合,以及中小企业的抱团发展;四是以商养会,积极探索商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中国商人:今天的访问,我有一种感觉:您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会员,一个消费者,去感受和衡量一个商会的服务是否到位,或者一个企业究竟是否做到了规范发展、诚信经营的。
杨 英:我觉得必须这样,我们的计划和目标才不会落空。比如我做蜜柚项目,只有真正下决心去做,才能彻彻底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我跟手下的老总讲,如果那个蜜柚饮料做出来,你先喝给我看,你喝了我也喝,我每天都喝,这个才算“健康饮料”。
其他的事情也一样,如果你做房地产,你自己不敢住,来个六级地震就倒了,你这个房子还有希望吗?如果办学校,你自己的孩子不敢送到英才学校去,说明这个学校你自己都没自信!
所以,我做房地产,我就住在自己建的小区里,和业主们成了多年老邻居。我办英才学校,我的孩子、孙子都要读自己的学校。我做食品,肯定自己先要去吃的。为什么?你不敢吃,别人能吃得下去吗?
现在中国很多行业的情况是反过来了,做食品,他自己不吃。这都是不正常的,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