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微企业指数领跑全省
小微企业成长指数编制工作全省同步开展,据统计,杭州市小微企业2016年总指数为120.09,较2014年增加20.09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增长10.23%。在全省11个地市中,杭州小微成长指数一马当先。综合贡献力指标对总指数影响最大,贡献率占44.51%,其次是成长活跃度和核心竞争力指数,分别贡献 24.33和23.82个百分点,制度供给力指数贡献最小,占7.34%。
表1 杭州市小微企业成长总指数及模块指数

图1 四大模块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度
从四个模块的具体情况来看,制度供给力、核心竞争力、成长活跃度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仅综合贡献力指数位列全省第二。有84%的细分指标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微企业规模、结构、效益、成长速度以及新兴产业分布均领跑全省。
滨江、江干、萧山指数表现抢眼
杭州各区县发展特色鲜明,经济发展方向和程度略有差异,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同样显示出这一特点。2014-2016年期间,滨江区、江干区、萧山区等9个区县的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但桐庐、淳安、建德和临安的小微企业由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成长状况出现一定波折。
表2 杭州市9个区县小微企业成长指数
|
2015年 |
2016年 |
上城区 |
103.09 |
106.49 |
下城区 |
104.65 |
106.33 |
江干区 |
111.66 |
120.23 |
拱墅区 |
108.07 |
112.08 |
西湖区 |
104.07 |
111.51 |
滨江区 |
105.06 |
120.62 |
萧山区 |
109.96 |
118.45 |
余杭区 |
107.06 |
111.73 |
富阳区 |
103.70 |
108.16 |
桐庐县 |
106.51 |
106.24 |
淳安县 |
104.95 |
105.78 |
建德市 |
104.89 |
105.80 |
临安市 |
107.59 |
106.31 |
2016年滨江小微企业成长总指数增加了20.62个百分点。四大模块指数中,综合贡献力和成长活跃度指数均位居全市第一,制度供给力指数位列全市第二。江干区小微企业成长总指数上涨20.23%,其四大模块指数的涨幅均超过10%,尤其核心竞争力指数增速达22.16%。萧山区总指数增长18.45个百分点,综合贡献力指数全市第二,比2014年增长28.92%。
信息经济、时尚、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发展领先
2016年,杭州市七大万亿级产业(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中,信息经济、时尚、高端装备制造和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增势较猛。
其中信息经济成长指数涨幅为16.78%,综合贡献力指数两年内增长31.70%,成长活跃度指数增长17.46%;时尚业成长总指数上涨10.37%,综合贡献力指数增长27.33%;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增长17.53%,综合贡献力、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活跃度指数在此期间涨幅均超过15%。健康行业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增长7.17%,其核心竞争力指数增幅高于其他行业,达到22.95%。
表3 杭州市分行业小微企业成长总指数
|
2015年 |
2016年 |
信息经济行业总指数 |
111.63 |
116.78 |
时尚行业总指数 |
104.77 |
115.63 |
健康行业总指数 |
108.73 |
116.52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总指数 |
110.74 |
117.53 |
《杭州市2016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显示,杭州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上升趋势明显,而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恰恰反映了“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杭州取得的发展成效。
一是发展环境优势凸显,小微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满意度高。从小微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满意度测评数据看,杭州市三年平均得分为7.45分,领先全省其他10个地市。在8个测评项目中,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感受、政府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满意程度3个项目平均得分位于前3名。全市13个区县中,西湖区平均得分遥遥领先,达到9.6分,满意程度相当高,其次是下城区和滨江区。
二是创业热潮不断涌现,小微企业增量明显。至2016年末,杭州市小微企业数量达33.98万户,比2014年末增加了三成。其中2016年新增小微企业6.73万家,占全省新增小微企业的四分之一。
图2 2014-2016年杭州市小微企业总数及新设小微企业数
三是经营状态持续向好,经济效益稳中有升。2016年,杭州市小微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总额指数为114.80点和109.11点,相比于2014年分别增长14.8%、9.11%,小微企业利税总额大幅上涨,2016年指数值达到140.86点。统计显示,全市营业收入利税率由2014年的3.26%提高到2016年的4.21%,增长率为29.1%。总资产利税率2016年为3.34%,较2014年增长22.7%,充分反映出小微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四是科技投入强度加大,创新动力日益增强。杭州市小微企业科技投入占比上涨17.17%,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和新产品产值占比指数分别增长26.97和44.2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上升幅度显著大于科技投入增长,小微企业投入产出效益递增。
五是转型升级渐入佳境,成长活力不断激发。2016年,杭州小升规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指数为111.79点,环比增长5.16%,说明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主体升级,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实际经营企业占比和三年存活率均表现出上涨趋势,三年存活率指数是全省唯一上升的城市。
2017年是杭州市第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小微企业发展的谋划之年。杭州市小微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小微企业成长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主动融入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管理理念、商业模式、技术手段的创新,不断发现新的商机和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创新和落实,通过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审慎监管来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通过搭建平台,集聚资源,在创业空间、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要素支持;要依托梯度培育,分类培养,精准服务,打通小微企业成长的通道。
下一步,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等“三个一”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深化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功能,集聚社会机构力量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服务;此外,将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小微企业诚信体系,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施悦来)
附:杭州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及其指标体系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