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了七年的秘书长,在座各位都是在秘书长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应该都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从我个人秘书长工作的经历和体会来看,一个商会对会员的凝聚力或吸引力,或者说商会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我觉得主要得满足会员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政治地位的需求;大家加入这个组织里面有一种政治上的荣誉感,出去以后打着这个牌子,他的社会地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第二,是乡情联系的需求,我们每个省级商会都是地域性商会,像我们商会主要就是北京的浙江人组成,所以这里面乡情十分重要,商会来满足会员对乡情联络的需求;第三,我个人认为是满足会员对商会提供的增值服务需求,要对他自己的业务有所帮助。我认为如果会员得到这三个需求的满足,商会的工作应该就开展得比较好。
浙江人就讲做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商会在为会员企业创造价值方面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个方面,帮助企业做好创新发展。结合首都新定位,商会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好产业转型和升级工作。浙商从事传统产业的人数比较多,约80%的会员主要做传统产业,包括房地产、批发市场、服装贸易和生产经营等,新型的产业不多,但首都定位是未来要以科技创业为中心,在经济新常态下,原先很多传统的实业优势已经丧失了,那么我们商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会员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如果会员企业经营不好,我们商会工作就没有好的基础,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现在一个重要思维就是要帮助会员企业做大、做强、做新,针对浙商群体的特色,根据首都的优势特色,通过商会领导我们的企业走科技创新的路子。特别是去年商会换届由马云担任商会名誉会长,沈国军担任会长以后,商会经营发展战略里面,我们把商会会员企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针对这方面工作,我们主要有三个举措:首先,在商会会员企业上下功夫,我们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加入商会,例如在常务副会长中增加了一个金融司法领域的专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自己也组建了新鲜的产业,也为商会引进不少高科技的东西。我们想通过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来改变我们传统的商会会员结构。由此,我觉得商会应该不断调整,比以往更加重视会员在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关注。
其次,我们在商会内部设立创业基金,首期募集20多个亿,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做我们京津冀重大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央的决策,也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这方面,我们浙商除了几年前在廊坊做的一个浙商新城项目之外,我们也准备还要投资几个亿做类似这种项目,现在正在寻找好的项目;二是我们加强回乡投资方面工作,各省的招商投资工作都是比较重的,浙江也有一个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叫“浙商回归工程”,每年也有任务,我们这两年带动了2000多亿元资金回到浙江投资兴业;三是投资一些高新企业和独创企业,我们通过扶持和培育它们,做好创业孵化工作,把这类企业推上市,初步统计,我们商会中到年底前大概有10多家会员企业要登陆新三版,通过个体创新把对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然后全面提升商会的经济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再次,我们加强与高校以及各类科技机构的合作,最近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成立了一个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并设立一个有实战意义的基金转化高校科研成果,通过浙商的经营优势、资金优势,更快更有效地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此增强商会的竞争力量。这就是我们抓好引导会员企业创新方面做的三个举措,也是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在走国际化的道路。我觉得思考如何加强商会和会员企业的竞争领域,除了原先在国内的发展思路外,我们更要把眼光放到国际上去,因为现在是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很多经济现象,地球村现象都是来自国外,我们商会和会员企业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也要有这种战略的眼光。我们现在非常鼓励会员企业到国外去投资,走出去经营,把产品带出去,把国外的产品带进来。我们有三个副会长最近在英国伦敦进行考察,打算建造中国版的英国总部基地。
其次,就是我们跟各国的商会组织、经济组织增强联系,换届大会上我们跟五个国家的中华商会签约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他们来帮助我们推动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合作。然后就是我们在国外设立联络中心,我们准备在德国设置联络中心直接把欧洲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引导到国内来,通过商会的力量组成一个非常强大的营销网络,来把国外的一些好产品、好项目在中国推广。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跟国外的企业合作,进行互访。我们准备做一个试点,让国外一些企业与我们商会比较好的企业进行互访互学,共同发展和提升。
第三方面,就是要帮助会员企业加强学习。学习有各种方法和途径,比如说去高校学习,或者通过参加会议去学习。
我们也有几个举措:一是我们组织会员之间互相学习,最近要组织一次让会员企业去阿里巴巴的学习活动。通过走访知名企业,不但是要学习长处,还要指出经营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帮助会员企业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二是我们要加强对商会工作的研究,最近商会跟北京大学合作一个公益设施的项目,专门为社会群体培养有管理能力的人,与高校合作来促进对我们商会工作的研究。三是进行一些定向的培训学习,我们跟北大、清华等合作,下一阶我们将为会员企业打造符合他们个性化定制的一种学习,更符合咱们商会会员企业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