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王悟铭:一草一叶救自己
日期:2016-10-11 15:58  点击:114388

  活下来 “我是个混混”

  “我对父母的依稀印象是常常念叨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我,一似手拈拿’……”

  王悟铭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家中姊妹7人他排行最小。在他5岁那家双亲离世,没有人愿意继承家业,“中医经常需要炮制一些药,又脏又累,还不赚钱,都不愿意做了。”

  从童年到少年,“活着”对王悟铭来说也似乎没那么不易。15岁下煤矿,16岁投奔搞建筑的亲戚,18岁贩铁,19岁跟认识两个月的姑娘结婚……命运的拐点藏在哪里?

  16岁,王悟铭在建筑工地认识了一帮贩假烟的“兄弟”,一次“兄弟”收不来钱,王悟铭去帮忙打架,当场撂倒一人。“我吓到了。”以为闯了大祸的王悟铭浑浑噩噩地跳上了一列木料车,落地一看——北京。

  那是王悟铭第一次离家。

  身无分文的王悟铭加入了“丐帮”,在“老大”的监管下在火车站附近乞讨,认识了同样离家出走的西安人高琪。8个月后,两人“叛逃”,王悟铭跟随高琪回到西安。

  作为解救高家儿子的大恩人,王悟铭留了下来,帮忙打理高家在建材市场里卖下水管道的生意。

  谁曾想过,北京乞讨的这段经历竟成为王悟铭重拾家业的伏笔。

  救自己 “我差点死掉”

  王悟铭伸出他的右手,“你看,是不是两截颜色都不一样?”他动了动自己的指头,小指完全不能动,然后又指了指自己的头,“这个疤就是当时留下的。”

  1998年,王悟铭风生水起,又一落千丈——他靠着高琪家的帮助把山西的铁贩卖到西安,打通了炼钢厂和铁路车皮的关系,两年间竟控制了整个西安市场。

  “那时我的手下统一配备五羊摩托车,八一传呼机,身穿黑外套,江湖人称‘第三刑警队’。”虽然这次特意去配了一副眼镜装斯文,但一提起自己当年的名号“五子”,王悟铭的江湖气却掩盖不住。

  同年他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君鑫冶炼厂,不料半年就倒闭了。“我不懂技术,炼出来了一炉废铁。”

  挫败之下的王悟铭开始酗酒,终于在一天夜里出了车祸。三天之后醒来,医生告诉他右手治不好了。

  出院后,王悟铭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不跟人说话,整日翻看家里留下来的《济世仙方》(家传)、《神效海方》、《黄帝内经》等医术,时而弄些药酒泡泡手,时而又拿针刺刺自己。“大家都认为我撞傻了。”

  可这并不是王悟铭第一次为自己治疗。

  王悟铭在煤矿干活时,有回一脚踩在一根有钉子的木头上,钉子直接刺穿了他的脚背。送到医院消毒包扎,整个腿仍然肿得下不了地。疼痛难忍之下,王悟铭便自己找来刺角和鬼刺针碾碎了敷在伤口上,很快就消肿了。“我从小就知道哪些草是药,也没觉得这是一项技能。”

  在《济世仙方》里,王悟铭看到一种针刺疗法,他觉得自己的手胀痛是淤血所致,“把毒血挤出来就好了。”治疗的同时他有意识地锻炼右手,就这样竟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一不小心,还创造了一个排瘀疗法。”王悟铭抬起右手打趣道。

  “黑”历史 “我不服气”

  王悟铭一边治手,一边考虑自己的将来,“我以后就是个残疾人了,总要学点什么技术吧。”他从《济世仙方》里看到很多关于治疗妇科病的药方,王悟铭觉得这或许是一条门路。

  上世纪90年代,妇科还属于比较隐私的话题,针对妇科的保健品也比较少,王悟铭决定根据这些秘方制作一种妇科外用丸,用于一些妇科常见病的预防和初期的治疗。

  “刚开始时只能找些四十多岁的大姐,跟人家说这东西能代理,能挣钱,然后让她们去用。”王悟铭说,“谁想赚钱谁先试嘛,但是我对她们也很负责任,首先是基于保健品开发,不会让有疾病的人参与测试。”

  在经历要么出问题要么没效果的反复折腾之后,王悟铭终于意识到,也许不是配方和配比不对,而是药性的问题。

  书本解决不了,王悟铭就去拜访老中医,请教临床案例和制作工艺。2002年,在制作第四批药丸时,王悟铭用了有年份的地道药材,终于,试用者都对效果比较满意。通过4年的摸索,王悟铭认为妇科外用丸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他需要走正规途径获得认证,开发这个产品。

  在深圳的大巴上,王悟铭认识了驻港记者郑军,一路闲谈,说到了自己正在研发的药。郑军向他讨要了几颗试用品,一个月后,郑军联系上他,说要帮忙引荐一位香港投资人——周铭。

  2003年,“康立方”公司在香港成立,拿下了“健”字号,开始建厂。王悟铭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命名为“妇科消毒丸”。产品一上市就热卖,随后各个厂家寻求合作。一时间,清宫丸、春蕊妇康丸、妇因美、凤保宁、玉凤丹、凤还巢、贵妇康……在2010年以前,大概有36个品牌都是OEM,用的都是王悟铭的方子。曾经有外商欲用1800万元购买“贵妇康”配方(非专利),被专利持有人集团执行董事王悟铭先生拒绝:“这个配方我没有资格卖。”外商疑惑地问:“这个专利不是您的吗?” 王悟铭坚定地回答:“这是我的,更是中国人民的,所以它只属于中国。”

  红顶商人胡雪岩曾因“金铲银锅”铸就了商界美名。康立方因“好多断货”事件谱写了诚信的新篇章,获得一致赞誉。2005年,公司“好多益肾胶囊”销售非常好,却突然断货。许多代理商急切地希望及时上货,而有一味中药的生长期需要3年,当时还差6个月才可以入药,而提前入药效果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公司却选择必须等6个月后再生产。不管客户是否知道,一定要100%按照标准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公司当时的营业额虽有暂时下降,但信誉和理念吸引了更多的合作者,王悟铭也因此收获了满满的荣誉。

  如今的中国康立方以“关爱全民健康,传承养生经典”为责任,联合全国卫企协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医药保健品研究院、国际中华医学研究院、中华民族健康科学促进会、全国中医理疗排瘀技术学会、科泰药业密切合作,已成功复原了人类健康密钥,其开发出多种特色疗法及产品,得到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的认可,并获得市场一致好评。

  公司麾下集合业界精英和顶尖管理、教育、策划、营销团队,他们是由一批经验丰富、品行兼优、目标一致的专家、学者、实战派领袖们组成的一个智囊群体,形成了系统的“企业营销战略策划”、“企业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策划”、“企业品牌建设策划”三个主要核心业务板块。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产品同质化,营销战略趋同化的时代,公司从诞生开始就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营销动态,以系统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教育培育市场,坚持以渠道建设为王,以品牌建设取胜,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整合强大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帮助解决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培养打造出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和领导,同时精心策划和推动企业的品牌建设、文化建设、渠道建设,从而使企业获得快速地发展。

  一个没正儿八经读过几年书的人,竟然成为当年妇科药品的领军人物。“一是家传的方子,都是秘方;二是放得下脸面啊,知识分子在那年月哪有搞这个的?”

  立功名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很多人不相信中医,是因为它没有实证、体系复杂,但其实中医有5000年的历史,被一代一代人证明是有效的。”王悟铭顿了顿说,“也是被一些‘包治百病的老中医’给抹黑了!”

  几年前,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等一帮人打着中医专家的旗号被媒体推到公众面前,虏获一众粉丝,然而不久便被指“骗子”。一捧一压之下,“中医养生”成了牺牲品。

  在王悟铭看来,好的中医养生项目必须具备三个标准:效果好,有市场卖点,这样客户才能源源不断;项目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简单化,易学、易教、易做,这样才便于市场大规模推广;项目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拜师后的王悟铭有了更大的责任——传承。“我们要做的是弱化玄学元素,强调药材药理的逻辑因果关系,改变大众对中医的看法。”

  王悟铭在多年的研究中,多次强调“地道药材”的重要性——特定地理位置和特定炮制方法的药材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性。他建立了两个药材基地:金银花和艾草选择种植在南北交界的南阳,大生地选择种植在洛阳。

  由于文化断层,大量重要的中医文献缺失,研究中医居然要大量借助日本的典籍。王悟铭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典籍的修复整理,他想从传承、配方、配比、工艺四个方面整理出“一本四册”。

  “中医真正被广泛应用的部分是护肤品、中成药、日常食补。日本在中医配方的研究和推广上已经远远超过中国。” 我们熟悉的日本品牌“小林制药”就是广泛采用了中医配方。王悟铭对中医传承的想法不止于“治病”,更想通过“家庭保健箱”的开发,把中医精粹转化成为一种日用品。为此,王悟铭建立了一个新品牌,尝试用更年轻、时尚的语言表达传统中医。“我想做的,就是把‘良相’打造成中国的‘小林制药’,把中医精粹真正带入千家万户。”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5/06 08:3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