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投研电讯联调,本次联调以综合影响力(过去至今一切内在努力的结果之一,未来发展态势或可能性的原因之一)为主线之一,以业内专家对所评主体专业性、文化理念、创新治理等的评议结论为主线之二,以反应各种运营积极性与战斗力的网络曝光指数等客观数据为主,两者并重。同时,价值观层面的重点参考资料为刘阳、矫旭《中国律所40年》,智合《中国律所四十年:萌芽、崛起、浪潮与蜕变》,北大出版社《看得见的正义》等。
流程与发布时间
评议流程除技术性数据挖掘、解构与综合外,含5-10轮业内专业人员的评议,现将进行第五轮。最终,拟发布时间为2021年8月中下旬。
精选业界声音(十条)以部分说明背景
1、如主观性比较强,将难以服众。
2、如评选的指标太宽泛,也就意味着没指标,则就会是主观性太强。
3、规模怎么考虑?讲政治吗?什么是全国影响力?
4、这种排名本身确实不太好评价,感觉律师行业不太适合搞排名,因为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了,是看谁的收入高,还是看谁的面积大,还是看谁的分所多,这个没统一标准。感觉不太靠谱。主要是,如果说同一行业企业规模,可以排名,看净利润之类的,很方便。但律师这个行业,最核心的在于律师的业务,首先业务有很多种,相当于不同企业,其次是现实中,有的案子不是单纯靠法律论述解决的,最后就是律师行业收入不完全等于能力,如果单纯看收入,那那些专注于做公益诉讼的,但是案子社会影响力大的,又该怎么评比,所以真的不太适合搞这种排名。如果是说哪个所人多、面积大、分所多、业务领域广,可以排,但是对于精品所,或者专注于某个领域的,这样的排名又不公平。所以,感觉确实不太适合搞类似的排名。
5、人数多的律师事务所咋弄?有源头的咋弄?知名度一般的咋弄?
6、其实可以参考下海外榜单,以及“大所之路”、《中国律所四十年》等,他们对很多律所有深度报道。
7、比较律所排名,应当先明确评选的指标包括哪些,比如规模、营收、受托案件量、专业度评价,以及这些指标的权重。目前看,并不清楚评价的依据在哪里。如果说营收、规模、律师人均收入单独比较,还算有依据,这平白无故的排名,难道是知名度排名嘛。做律所排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种排名确实很难搞,单一维度还好说,弄得不清不楚就跟那种花钱买的排名看不出区别了。谁都希望自己的所排名靠前一些,但也不知道横向比较之后,自己优越在哪,落后在哪,这也是个人的疑惑。
8、头部的还好办,但是后面的也不能就乱排了。还有,规模大但是专业性一直被行业内诟病的,怎么考虑?
9、创行业创新与思想之先,真正令人尊敬的所,应予以特别重视。
10、主要是评判标准是什么,只是考虑人数(但是挂靠为主)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我们的想法可能太老套,把标准说清楚搞这种数据榜也未尝不可。
企图弘扬
价值观,逻辑,是永远的两大法宝。牢记助力精神文明的历史责任,律所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敬请期待!